高炉镇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11-01 文献类型 :图片 关键词:风景名胜 地方名城 
描述:在涡阳县城东12公里处的涡河北岸。涡河高炉大桥贯通南北,向南3公里与S307省道相接,水陆交通便捷,是亳州市文明古镇之一。据《涡阳县志》载,东汉末期,曹操在此沿涡一带屯兵数十万,并建高炉,打造兵器,准备攻打吴国,扫平中原。高炉镇因而得名。曹操为犒劳三军,又将各地酒师召来,利用本地的甘泉酿造美酒。于是,高炉的酒业也因此发达起来。在当时就有“汉三杰闻香下马,高炉酒十里飘香”的美誉。过去,高炉有数十家酿酒的糟坊(作坊),较有名的有汇海、广和、涌泉公等。其产品销往京沪和东北等地。著名的安徽双轮集团——高炉酒厂就座落在高炉镇。
陈抟古迹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11-03 文献类型 :图片 关键词:涡阳 名胜古迹 
描述:陈抟(公元871—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唐末、五代隐士。先后归隐湖北武当山、四川崇龛、陕西华山等地。晚年皈依玄门,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易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在中国思想史和道教史上均享有崇高威望,成为老庄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称“陈抟老祖”。著有《无极图》、《指玄篇》阐述老子的道家思想和道教学说,被世人广为流传。宋太祖给他赐号“希夷先生”,生活在“希夷故里” 的亳州人,为纪念陈抟,把亳州市的一条大路命名为“希夷大道”。 陈抟隐居避乱,曾借算卦之机告诉赵匡胤有帝王之命,后赵匡胤果然做了皇帝,称为宋太祖。太祖请陈抟入朝享受荣华富贵,陈抟不但不愿意做官,反告诉他修道成仙的种种好处。后来陈抟回到家乡居住。一日骑马游猎来到石弓集华山(今石弓山)之上,见此处风景甚美,于是便找到一块石头和衣而卧。不料他一睡不醒,一觉竟然睡了800年。醒来发现自己的马和弓箭都不见了。只见身下有方丈凹石,光滑如砥,东高西低,稍倾斜,上有人仰卧所压的痕迹,首颈、躯干、四肢清晰分明。巨石旁还有因坐骑急躁,催促主人醒来,踢趴石块留下的蹄印,这一切惟妙惟肖,穷形尽相。这个卧痕就是陈抟卧压而成的。“陈抟卧迹”位于涡阳县石弓镇小山子窝之西岸,是涡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阮籍墓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11-03 文献类型 :图片 关键词:涡阳 名胜古迹 
描述:从石弓镇向东走5里便是嵇康墓。此墓在涡阳城东北六十华里石弓山东之嵇山南麓(原属濉溪县临涣镇)。 《元和郡县志》记载:临涣县(今临涣集)有嵇山,在县西二十里。晋嵇康家于銍(今临涣集,晋以前称銍)嵇山,因姓嵇氏。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说:“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墓,载在州乘。”这些记载与《晋书?嵇康传》一致。其墓依山凿石而建,巨石封门,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与山一体,极难发现。 嵇康(224-262)字叔夜,谯銍(今安徽涡阳石弓)人。三国曹魏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曾用老庄的自然学说与司马奉行的“礼教”相对抗。因政治上拥护曹魏,为司马昭所杀。临刑前,三千太学生向司马氏请求留下嵇康做他们的老师,不许。他索琴弹一曲《广陵散》,音韵如常,神色不变。他说:“不恨身死,只恨《广陵散》失传。”随之从容就刑,死时年仅39岁,死后葬在故里嵇山石窟墓中(今涡阳石弓镇郭土山——又称嵇山)。嵇康著有《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琴赋》等。
西淝河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11-01 文献类型 :图片 关键词:风景名胜 涡阳 
描述:西淝河介于颍、涡及芡、泥黑河流域之间。发源于河南太康县马厂集,流经安徽亳县、太和、利辛、涡阳、颍上、凤台六县,至凤台峡山口入淮,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4750平方公里,属平原区。1951年截源工程,将王河口堵塞,使上游(清水河)来水分别经油河、氵名河向东引入涡河,流域面积减至3550平方公里;乌江及三岔沟之水,因乌江涵、长林涵建成,将通济河的沟口堵闭,再减少西淝河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经此截引后,西淝河的实际流域面积减为3200平方公里;1958年开挖苏沟、济河,将原属颍河流域颍左部分的654平方公里来水,改向西淝河排泄,至此,西淝河的流域面积为3854平方公里。   现西淝河源自淝河集,东南流,沿太和县与亳县边界经龙德西、杨店西,至高公庙后,沿太和县与涡阳县边界,至苗集北进入利辛县境,续东南流,经四庙、朱集、王市集,于集东穿过濉阜铁路桥,然后经双沟、阚疃、展沟,沿颍上县与凤台县边界,至米窑附近进入凤台县境内,于金卢集以下扩为姬沟湖,至毛家集北,又称毛家湖,到蒋咀子北,折北流,于峡山口下游汇入淮河。   1971年开挖茨淮新河,1976年将西淝河在阚疃集截断,阚疃集以上称西淝河上段,直接向茨淮新河排水,改属茨淮新河水系。河道自淝河集至阚疃长99公里,流域面积2244平方公里,其中刘郢子以上本干来水面积1871平方公里,港河、白羊沟等来水面积373平方公里;在朱集建有朱集拦河节制闸,闸下至刘郢子(入茨淮新河口)河底宽61~115米,河底高程21.70~18.98米,排涝流量409~603立方米每秒、水深6.0~7.0米、排涝比降1/23000,洪水比降1/26500、水深8.0~8.5米;闸上至罗集河底宽56~16米,河底高程22.35~30.10米,排涝流量369~26立方米每秒、水深5.5~3.5米、排涝比降1/13000,洪水比降1/10000、水深7.0~6.0米。王市集已发生的最大流量为454立方米每秒(1963年6月9日),最枯流量达到河道断流(1956年、1958~1961年、1966~1970年出现过);最高水位为28.28米(1954年7月21日),最低则为断流,河道见底。   阚疃集以下称西淝河下段,从阚疃至河口长64公里,流域面积1609平方公里,河道弯曲,地形低洼。老河槽被黄泛淤塞后,1951年曾进行疏浚,新河槽沿右岸开挖,大水时新河、老河
袁大化故居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11-01 文献类型 :图片 关键词:风景名胜 涡阳 
描述:袁大化故居,位于安徽省涡阳县青町镇。占地4000平方米,存有房屋40余间。现为涡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静静伫立着一座颓败的故居,祠堂旁边松林响起的阵阵松涛声,向路过的人讲述着它的百年沧桑,讲述着从这里走出的一段传奇:在这个叫大袁庄的地方,曾经出来一位叫袁大化的清廷要员,做了很多要事、好事,也有受人诟病的瑕疵。     袁大化故居在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日前,记者来到这里看到大门是新修的,开门进去,一种古朴和衰败之感扑面而来。院内晒着一些农作物,原西花园里种点蔬菜,杂草丛生,一些房间看上去已成危房。这三进三出的大院,已看不出原貌,屋内也没任何旧时摆设。涡阳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刘书平说,袁大化故居曾被严重毁坏,尤其文革时,房屋、什物、石雕、大门、院墙等大多被毁,也作过粮站、小学和村务室,现在仅剩这些残宅。     据1983年《青疃区志》记载,袁氏旧宅“计正堂九驾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偏为厨室,二门过道一间,周以内垣,二门外东西房各三间,大门三间,左右为门房,东西侧门二间,堂后仓房十一间,东西房各三间,周以外垣,西侧门外,开井泉一眼”。另据其它文字资料说,大院不但有宏大的门楼照壁,还有飞檐斗角。一条穿过村中的小河,把几处宅院,连成一个整体。兴盛时,有花有草,有亭有榭,繁简相间,错落有致,“把江南水乡的建筑格局,活生生地搬到了皖北平原”。     现在,人们看到祠堂仅存的22间主体建筑,仍然高大威风,只是屋内荡然无一物,门前的石阶断裂。刘书平说,它是涡阳县仅存的比较完整的祠堂
范蠡墓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11-01 文献类型 :图片 关键词:历史文物 涡阳 风景名胜 
描述:范蠡墓在安徽涡阳县城东南15公里,范蠡、西施死后就合葬在西子河畔的范蠡墓内。1981年载入《中国名胜大词典》,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叫范蠡孤堆,位于涡阳县西阳镇西,原属蒙城县。清光绪年间《安徽通志》说:越大夫范蠡墓在涡阳东南范蠡村。《蒙城县志》说:范蠡墓在县西五十里,湖水环绕,墓浮其中,高苦土山,上建庙宇,内塑范蠡西施像并有松柏密林覆照,异常壮观,行者皆瞻望凭吊焉。范蠡,字少白,春秋末政治家,越国大夫。他助越灭吴后,功成身退,偕西施游齐、鲁,一度为齐相,改名鸱(音翅)夷子皮,不久又离齐,治产经商,成为巨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散而复聚。晚年寄居于陶朱里,号陶朱公。因其人品高尚,善于理财,后被道教尊奉为财神。   凭什么说安徽涡阳的范蠡墓所在地是当时的陶呢?老子故里在安徽涡阳,而范蠡和西施的合葬墓地恰恰也在安徽涡阳,这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据王振川先生考证认为,老子与范蠡是师生关系。   “文子,老子弟子”,在汉及汉以前的文献中都是明确确认的。如王充的《论衡·自然》篇:“以孔子为君,颜渊为臣,尚不能遣告,况以老子为君,文子为臣乎?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然而范蠡的老师恰恰又是文子。《史记集解》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裴駰案:《范子》曰:“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这是个连环师生关系:老子――文子――范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史记·越世家》、《史记·货殖列传》、《国语·越语下》、《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史料对范蠡思想的了解、比较,特别是近年出土的《黄帝四经》中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范蠡,他的言语、行为,无不继承、运用和发展了了老子的思想。如老子说:“夫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31章)范蠡刚出道,即谏越王说:“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史记·越世家》)等等。特别是老子的“功成身退,天之道也!”(9章)“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34章)“圣人为而不有,功成而弗居也。”(77章)等论述,可以说,范蠡是老子的这一思想的最好的实践者。从思想线索上看,范蠡非常完美地继承和实践了老子的思想。在古代,思想的传播是需要时间差的。而对于同时代,年岁仅差老子四十多岁的范蠡来讲,除了他曾亲自师从过老子以外,是很难解释的。   
涡阳道生园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11-01 文献类型 :图片 关键词:涡阳 风景名胜 老子 道教 
描述:道生园座落在涡阳县交通局院内,占地2000平方米。该局是为纪念老子而建的一座园林。该园有亭、廊、堂、榭、山、水、桥、架八景。步入得一堂,堂顶为九龙迎圣,紫气缭绕,万鹤翔集,九龙喷水,为老子沐浴。左右为长廊,两侧绘有老子、庄子的历史故事。园内有聚仙榭、修亭、千石山、飞瀑、鉴海、缘桥、秦径、观复亭等。登上观复亭,满园风光尽收眼底,粉墙黄瓦,曲廊分院,绿树垂荫,竹影花香,犹如人间仙境,使人留连忘返。
涡阳天静宫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11-01 文献类型 :图片 关键词:风景名胜 涡阳 
描述:涡阳天静宫   坐落在涡阳城北的涡北街道郑店村,为国家AAA旅游景区。距县城中心五公里。纪念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今安徽省涡阳县人)而修建。此宫南临涡河,三面环绕武家河,北枕龙山之峰,可谓抚山枕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称老子庙。其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灵官堂、诵经堂、钟楼、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库庾、厩,无不毕具。楹柱有一百多个。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宫中殿阁林立,松柏交翠,庄严肃穆,气势非凡,堪称中华道观之最。现在的天静宫尚存有天静宫、天齐庙、九龙井、老子娘坟等多处于老子有关的建筑和遗迹。天齐庙又称东岳庙、老子“老庙”,是元代天静宫建筑群旧址中保存至今、结构完好的地面建筑。 为了纪念一代哲人老子,弘扬道家文化,抢救和恢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扩大与世界文化交流,在港、澳、台和海外重德尊道人士的鼎力赞助下着手修复天静宫,于老子则为纪念圣地,于道学则为研究中心,于道教则为一景点。经过数年努力,老君殿、三清殿、灵宫殿、天师殿、重阳殿、财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吕祖殿、东岳庙等十余座殿堂己相继展开和完成,天静宫又复屹于古相大地,重现昔日风采。天静宫建筑群是主体标志性建筑,目前已完成了老君殿、道观中轴线上的灵观殿、三清庙等殿堂的建筑。老君殿是天静宫的主殿,按照到焦祖庭的规模及宋代规制修复,九脊重檐,东西长47米,南北深28米,殿高23.75米,立于2米高的崇台上,堪称道观第一殿。殿内屹立老子、尹喜、东华帝君三尊青铜像,其中老子像高5.5米,重6000千克,目前为国内最大的老子铜像,堪称中华第一。说明涡阳当地在很久以前就开始纪念老子了。气势辉煌,堪称华夏道观之首的天静宫今年拟上马三期工程,三期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主要是保护九龙井,恢复古流星园,再现古时的情景。目前天静宫按照国家AAA-旅游景区的标准,不久的将来,天静宫将成为亳州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的著名旅游胜地。2007年首届中国涡阳老子文化节在天静宫景区盛大开幕。2009年涡阳天静宫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旅游景区。
新四军第4师指挥部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11-01 文献类型 :图片 关键词:革命圣地 风景名胜 涡阳 
描述: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位于县城北22.5公里的新兴集。1938年9月,彭雪枫同志受命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指战员373人,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出发,到新兴集建立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上旬中原局书记-同志视察新兴集时,曾在这里住数日,就边区建设和创建抗日根据地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四师在新兴期间,集内设有司令部直属机关,如政治部、除0部、-部、参谋部、军法处、副官处、借给处以及当时大名赫赫的“佛晓报社”等十几个机关单位。   司令部旧址在1940年的“六一”战斗中,被日军焚毁后又修复。现在,院内塑有彭雪枫师长戎装骑战马铜像一尊,室内布置有革命文物和各种图片陈列,对外开放,已成为市爱教基地,参观者络绎不绝。1961年被公布为“省重点文保单位”。
天齐庙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11-03 文献类型 :图片 关键词:涡阳 名胜古迹 
描述: 又称天齐庙,位于太清宫之东,为一独立庙宇,是道教宫观中唯一称“庙”的殿宇,也是太清宫庞大的建筑群中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它是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 传说泰山神是冥司之主,掌管人间的贵贱高低、科禄长短和生死之期等。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天齐王”。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年)又加封为“天齐仁圣帝”,自此以后,东岳庙遍及天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尊其为东岳大帝。百姓对东岳大帝崇敬有加,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要举办祭祀日,庙会十分红火。东岳庙虽经风雨侵蚀,其主殿五楹基本完好。屋脊上有元代建筑龙饰,龙身修长,线条粗犷,系用陶土烧制,形制十分浑厚。殿内还有上下两端较细、中段较粗的宋代木质梭柱2根。说明此庙始建于宋代,经元代重新修整。道光十八年再次重修。是我省少见的宋代砖木结构殿宇。现已按原貌修复加固,暂时在殿内陈列元至明清敕建和装修太清宫的石碑二十余块,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元代翰林张起严的兴造碑和明代大儒方震孺的重修碑,及《古流星园》石匾额、“敕撰”、“混元降(诞)”残片、蟠龙碑帽、大型石桥拱圈、大批汉砖等。近年又发现了老子出关图壁画。系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