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之"和"损之又损之":北大汉简《老子》研究的一个问题
作者: 曹峰  年份期号: 2013-第3期 刊名: 中国哲学史 关键词: 老子 北大简 损之又损之 玄之又玄之 
描述:北大简《老子》下经第一章的"玄之又玄之"和上经第十一章的"损之又损之"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思想史现象,两者有着必然的关联。"玄之又玄之"是一种不断减损、否定的工夫论,是朝着"道"的方向不断接近的过程。"玄"是动词。"玄之又玄之"和"损之又损之"更容易解释后世"双遣"说、"重玄"说产生的合理性。
"儿子献血老子用"可能致死
作者: 朱蒙雪  许沁  肖波  年份期号: 2012-第7期 刊名: 现代领导 关键词: 老子 网络调查 传染病 市民 上海市 健康 儿子 献血 
描述:献血易得传染病?不可能,流程管控很严格 在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八届解放健康讲坛联合上海市市民信箱开展的主题为“血液与健康”的网络调查中,阻碍申城市民献血的最大障碍之一是“献血会得传染病”的观点。
阮籍、嵇康生死意識的底蕴与转折
作者: 李玲珠  年份期号: 2010-第6期 刊名: 哲学与文化 关键词: 死亡观 竹林玄学 生死意識 阮籍 嵇康 
描述:阮籍、嵇康生死意識的底蕴与转折
阮籍、嵇康生死意識的底蕴与转折
作者: 李玲珠  年份期号: 2010-第6期 刊名: 哲学与文化 关键词: 死亡观 竹林玄学 嵇康 阮籍 生死意识 
描述:死亡是人類焦慮、恐懼的主要來源,也是最難超克的課題;死亡的無法預測,又形成生命本質的茫然。魏晉時期是戰亂頻繁、生命危淺的年代,竹林時期處於曹魏政權過渡至司馬政權的過程,假名教之名進行合理的殺戮又更甚其他年代,朝不保夕的生存困境直接引發知識份子對死亡課題的思索,並冀提出生死超克的方法。阮籍、嵇康作為竹林名士的代表,對生死課題確實都有深刻的思維,也勾勒過超克生死的理型典範,以作為實踐的終極目標。然而,當檢視二人的論述與實際言行時,其間卻充滿理想與現實的扞格;阮籍的抑鬱以終,嵇康的棄於東市,點明了二人的戮力徹底
龙性难驯的渊雅之士--论钟嵘《诗品》嵇康之评
作者: 穆婵君  年份期号: 2013-第12期 刊名: 群文天地 关键词: 五言诗 嵇康 诗品 
描述:钟嵘在《诗品》中评价嵇康的五言诗:“颇似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讬喻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本文将对一直以来存有微议的“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一评进行申发讨论,认为嵇康应是渊雅之流,而非“过为峻切,讦值露才,伤渊雅之致”。
龙性难驯的嵇康
作者: 王玫  年份期号: 2001-第6期 刊名: 文史知识 关键词: 见解 模糊 睿智 时空 百年 嵇康 回溯 追寻 辨识 
描述:千百年后,在数不清的长夜孤灯之下,我在斑黄的史卷中时时追寻嵇康的遗踪,捕捉他冷峭的笑声,寻思他睿智的见解,一遍遍勾画着他模糊而又清晰的身影。他究竟用什么打动了后人?是他飘洒的风仪,是他语惊四座的高论,是他铿然有声的劲骨,还是他依然不曾冷却的衷肠?我无法辨识,只
龙与凤: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下)
作者: 束有春  年份期号: 2015-第4期 刊名: 寻根 关键词: 道家文化 儒道两家 孔子思想 儒家精神 常善 子贡 儒家文化 俗事 兵强则灭 人的社会属性 
描述:儒道合璧:龙凤呈祥孔子在与老子揖别后就难以再见。由于孔子当年是不辞辛苦前往洛邑向老子讨教去的,所以,老子对孔子的影响一直是存在的,孔子在处理政事、俗事等方面,均留有老子道家思想的痕迹。这与孔子聆听老子的教诲有关,也与孔子的社会实践与人生积累有关。
龙与凤: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上)
作者: 束有春  年份期号: 2015-第3期 刊名: 寻根 关键词: 楚国人 曲仁里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礼学 老子思想 子贡 春秋时期 孔文子 春秋末期 
描述:“诸子”与“百家”老子与孔子,传统观念中,他们一个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一个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们是儒家与道家的化身。说某某学派是什么,某某人是某某学派的创始人,某某人是某某“家”,这在春秋时期来讲,一般是没有这种归类的,其
黄至杰副会长出席河南鹿邑纪念老子诞辰系列活动
作者: 王书献  年份期号: 2016-第2期 刊名: 中国道教 关键词: 文化活动 鹿邑 道祖 道教协会 中华优秀传统 老子故里 祖庭 李姓 黄至 道长 
描述:为了纪念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尊奉的道祖老子诞辰2587周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现鹿邑“老子故里、道教祖庭、道家之源、李姓之根、道德之乡”的深厚文化底蕴,3月23日,鹿邑县举办了“庆贺太上老君圣诞祈福法会”“纪念老子诞辰2587周年拜祭大典”“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开幕式”等系列文化活动。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黄
黄帝和老子政治中的“无为”思想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13-第3期 刊名: 党的建设
描述:黄帝和老子的思想,被称为"黄老之学".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
< 1 2 ... 646 647 64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