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寻找老子飞身之地
作者: 徐兆寿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不知道   孔子思想   故几于道   七道梁   西域文化   座座   关尹喜   七十岁   道术   徐甲  
描述: 引子出了兰州城,向南没走几步,就被一座座大山拦住。那就是七道梁。车在山上行走,我往山下看。山下的事物渺小若无。一辆正在作业的大卡车像小孩的玩具车。人如蝼蚁,慢慢蠕动。我不禁感叹,如此大山,古人是怎么翻越的?我们要去的这个地方是临洮。我们一行四人要去临洮考察。四个人分别是牛爷、老李、姜风和我。牛爷已经退休多年,他是大名
龙与凤: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下)
作者: 束有春   来源: 寻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文化   儒道两家   孔子思想   儒家精神   常善   子贡   儒家文化   俗事   兵强则灭   人的社会属性  
描述: 儒道合璧:龙凤呈祥孔子在与老子揖别后就难以再见。由于孔子当年是不辞辛苦前往洛邑向老子讨教去的,所以,老子对孔子的影响一直是存在的,孔子在处理政事、俗事等方面,均留有老子道家思想的痕迹。这与孔子聆听老子的教诲有关,也与孔子的社会实践与人生积累有关。
龙与凤:老子与孔子的对话(上)
作者: 束有春   来源: 寻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楚国人   曲仁里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礼学   老子思想   子贡   春秋时期   孔文子   春秋末期  
描述: “诸子”与“百家”老子与孔子,传统观念中,他们一个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一个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们是儒家与道家的化身。说某某学派是什么,某某人是某某学派的创始人,某某人是某某“家”,这在春秋时期来讲,一般是没有这种归类的,其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作者: 胡志勇   来源: 学习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易本义   宋代朱熹   武汉大学教授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唐明邦   学界同仁   洛书   文王   卦爻辞  
描述: 据报载,武汉大学教授唐明邦在去年国庆假期间与易学界同仁相聚对话时,提出"儒家思想的源头在《周易》,要复兴儒学要从易学入手"的重要主张。这里,我想就如何"从易学入手"的问题发表一点肤浅见解。宋代朱熹在他《周易本义》中谈到"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书,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今人任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道德意义
作者: 杨翰卿   来源: 哲学动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意义   孔子思想   孔子问礼   发微   老子思想   《吕氏春秋》   《孔子家语》   宗教观念   老子韩非列传   思想形式  
描述: 根据史料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应该信有其事。如果说对此有记载的文献诸如《庄子》、《礼记》、《孔子家语》、《吕氏春秋》等都姑且不足凭的话,那么《史记》中《老子韩非列传》、《孔子世家》的记载应该确凿,因为《史记》的历史地位和司马迁的风格,应该是不会轻易盲从某一说法的。所以,关于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史实,我们以《史记》为据,在此引以作道德意义上的发微。一儒家或儒学是脱胎于殷周宗教观念、西周《诗》《书》文献和"礼"的行为规范的先秦第一个思想体系。道家以老子为创始,老子之"道",或可说同样以殷、周"天"的思想形式、西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作者: 马杰   来源: 课外阅读(中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孔子思想   老子思想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   教学设计   民族自豪感   优秀传统文化  
描述: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以孔子思想为基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其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至今,处处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以老子思想为基础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将孔子与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其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指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老子》之“自然”十題
作者: 劉笑敢   来源: 诸子学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冶長   人法   利仁   安仁   子注   孔子思想   道性   法上   法天   所法  
描述: 一、"道法自然"如何讀關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節,歷來有不同的讀法。特别是"道法自然"一句歧義更多。不同的讀法就涉及不同的句法結構。第一種是最普通的讀法,即讀作"主——謂——賓"結構,就是説"人"、"地"、"天"、"道"分别在四句中作主語,"法"分别在四句中作謂語動詞,"地"、"天"、"道"、"自然"在四句中依次作"法"的賓語。這種讀法,在人——地——天——道——自然的系列中,句義不重複,而且是逐層遞進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