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鲁西南唢呐班生存状态调研
作者: 刘先进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西南唢呐班   生存状态   民俗学  
描述: 鲁西南唢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曾经在全国产生过重要影响,如唢呐名曲《一枝花》、《百鸟朝凤》等等。专家学者对于鲁西南唢呐关注较多的是其所拥有的音乐特征或艺术特色。在当前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时代大背景下,鲁西南唢呐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人、代表作品、传承机制等关注也日渐凸显。围绕“鲁西南唢呐”,形成了丰硕研究成果。然而,仅仅围绕“鲁西南唢呐”这一对象,也存在研究方式上的偏狭,即往往把唢呐看作一种艺术形态或者文化标本,忽略了唢呐作为民间草根文化,基本上是依附于“唢呐班”及
论山东大鼓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以其对西河大鼓、河南坠子的影响为例
作者: 戚媛   来源: 山东艺术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山东大鼓   发展历程   意义   影响  
描述: 山东大鼓,是我国北方大鼓中最早的一种,也是铁板类大鼓的开山鼻祖,更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曲种之一,它历史悠久,相传是由山东西北地区一带的乡间农民所喜欢唱的一种民歌发展而成,最初因演唱时敲击农耕用犁铧碎片伴奏而称为犁铧大鼓,后吸收了鼓词的一些艺术形式,又将残破的犁铧铁片变成形似两个月牙儿的犁铧片,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于2006年5月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大鼓最初产生并流行于农村,唱腔铿锵有力而又圆润舒展,并仅限于男艺人来演唱,后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女艺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