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傅奕本《老子》勘误
作者: 李世芳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老子》   傅奕本   校勘  
描述: 《老子》是中国最古的哲学典籍之一,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并广泛流传到国外,直至今日仍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称赞。《老子》传世本很多,有三百多种。王弼本、河上公本、严遵本、傅奕本是其中流行最广的版本。 唐傅奕校定的古本是在北齐后主高纬武平五年,彭城人开项羽妾冢所得。同其他版本比较,傅奕本保存了较多的古句、古语、古字。傅奕本有许多优点,但因其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这些旧本本身就存在不少讹误,且傅奕本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人改动的地方也很多,存在讹文、衍文、脱文、倒置的情况,且有些篇次及文章内容也
论嵇康的音乐自然观
作者: 赵建斌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自然观   嵇康   自然   文化环境  
描述: 音乐自然观是指人对音乐与自然的看法。这不仅是人理解音乐“美”的一种态度,也是人在求“真”过程中的一种鉴思。探索音乐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在探索人类文明在宇宙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嵇康的音乐自然观像宇宙自然所生的一棵梧桐树,他的生长环境离不开天地醇和、山川特秀。嵇康对音乐的“气”、“和”、“德”,“乐”、“声”、“情”等看法离不开前人对音乐文化的研究成果。因此,通过第一章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魏晋以前中国音乐自然观的发展。 嵇康的音乐自然观又像一把古琴的制作,离不开鲁班、师襄和伯牙。时代的政治环境、玄学兴起和音乐的发
上党乐户中唢呐演奏的风格与特点
作者: 魏子涛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党乐户音乐   唢呐技法  
描述: 上党乐户是我省民间器乐的一支大脉,是流传于我省东南地区(俗称:晋东南)的一种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其产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它始终与该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民间音乐传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并不断汲取戏曲、曲艺、民歌等姊妹艺术中的精华,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我自幼直接或间接接触上党地区民间音乐,后又跟随杜效鹤副教授系统的学习唢呐演奏,在老师的教导下,从理论知识到专业技能都有了质的飞跃,从中慢慢对唢呐这个古老的乐器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认识到民间音乐与我所学习专业之间的联系,此
解读言、象、意在演奏唢呐中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 王庆玲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解读言、象、意在演奏唢呐中的作用与意义
浅谈唢呐演奏中的歌唱性
作者: 常亚男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唢呐音乐演奏特点   唢呐技巧   歌唱性  
描述: 唢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具有突出的音色,而且能表达丰富的感情,在农村常用于婚丧嫁娶,经常为戏曲伴奏,是器乐排练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说明“歌唱性”在唢呐演奏中的重要作用,将唢呐演奏中的歌唱性感受上升到理论高度予以诠释。要想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不仅要熟练各种演奏技巧,还应该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人文素养,多加学习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例如:民歌、戏曲等,多唱多听,我们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把唢呐演奏实现从“唱”到“吹”,再到“唱”,使演奏者在演奏前做到心中有数,对唢呐演奏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论唢呐演奏在二度创作中技术的把握
作者: 光海鹏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演奏技术   唢呐演奏   二度创作   把握  
描述: 唢呐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件吹管乐器。它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其音色不仅有高亢明亮的个性,而且有委婉细腻的特点,并且演奏形式多样,表现力极强,是一件独具民族特色的乐器。随着唢呐艺术的发展,在几代演奏家的努力和传承下,当今唢呐演奏已成为一门表演艺术,并纳入了各大音乐学院专业课程的行列。既然是一门表演艺术和艺术专业课程,就应具有高超的技术,技术的高低不仅可以从一方面体现演奏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技术把握的水准对二度创作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唢呐二度创作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唢呐演奏技术在二度创作中的把握是每个演奏者
山西境内唢呐现状与思考
作者: 安雅文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唢呐   发展史   现状   思考   民俗  
描述: 本文从唢呐在中国的历史流变谈起,纵观唢呐在山西的发展衍变。融合民俗学、音乐史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从民间和专业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唢呐的历史、现状及其在传统音乐发展中的历史进程,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及唢呐艺人地位的提高等均促进了唢呐的发展,在发展新的表演形式、整理改编传统曲目和创作新曲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由于受到现代文学艺术的冲击、移风易俗(殡葬制度的实行、丧事婚礼的从简)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等,唢呐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否则可能被主流艺术边缘化。从乐器自身特点、大众
山西唢呐的地方风格之比较研究:晋北、晋中、晋东南及晋南唢呐风格
作者: 赵丽佳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风格   民间音乐   地域文化   山西唢呐  
描述: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音乐,包括戏曲、民歌、说唱、器乐和宗教音乐等多种形式。唢呐在山西老百姓心中是最受欢迎和不可替代的乐器之一,在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民生活真实和现实的反映,尤其是农村,无论婚、丧、社火、庙会、庆典等等的重要节日几乎都离不开唢呐声。山西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了音乐文化区的形成,即晋北、晋中、晋东南及晋南四个专区,最具体的表现即山西四大梆子便分布在这四个专区。本文的划分,有的地区并不是严格的按行政区的划分为标准,而是以四个专区不同的地域文化、民间音乐和其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音
戏曲音乐对唢呐演奏的影响
作者: 张瑞红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戏曲音乐对唢呐演奏的影响
东北大鼓形成原因考略
作者: 于红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北大鼓   形成原因   文化根源  
描述: 东北大鼓广泛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中国众多大鼓曲种和流派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它起源于沈阳,曾一度盛行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及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南、河北等地区,最初有奉天大鼓、奉派大鼓、奉调大鼓、辽宁大鼓之称,后通称为东北大鼓。它有一套完整的唱腔,并陆续吸收京剧、京韵大鼓和东北民歌的声腔,在长期的传唱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基础资料的仔细研究和对东北学者、艺人的走访调查,第一次系统地分析了东北大鼓产生的文化内涵,对其正式定名之前所涉及的渊源关系
< 1 2
Rss订阅